首页 > 政策资讯 > 区域经济

未来三年我市将重点建设80个学科

深圳医学学科怎么建设?医学大咖来深把脉!

  • 来源:
  • 2017-09-08

医学学科建设,是深圳医疗质量提升的核心。深圳未来医学学科怎么建设?为了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模式,交流国际国内学科建设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与最新成果,不断提升深圳市学科创新发展能力,搭建学科交流平台,探讨学科发展建设路径及方向,9月2日,由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承办的“深圳市第三届医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西丽紫荆山庄学术报告厅举行。

38c36e5a-1f7b-4005-981f-13db94c425da.jpg.jpg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司副司长吴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丁文江,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深圳市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罗乐宣,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蒋建利,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二系主任凌锋,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处处长姜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华英汇等主管卫生的官员以及医学界的大咖,从政策层面对深圳的学科发展进行解读,从临床以及学术层面为学科发展把脉建言。

近年来,在北京大学的强力支持下,在“三名工程”团队的助力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教研快速提升。此次研讨会请来的院士和专家,多是该院“三名工程”合作的专家,他们对该院院校合作、临床和科研并重的学科建设之路给予了充分肯定。

深圳学科建设如何布局? 重点建设3大基地6大创新平台

近年来,深圳医疗卫生事业着力“强基层,建高地”。政府加大投入,创新政策,营造环境,医疗卫生事业快速提升。

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66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88个、国家级创新载体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创新载体75个(其中重点实验室3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公共服务平台20个、工程实验室1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三名工程”共引入了173个团队。但是,重点学科、创新载体、三名团队各类别的定位不够清晰,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整合优化,进行分类布局。重点布局科学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三大基地,并通过“三名工程”团队,提升三类基地的能力,支撑基地和学科建设。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对现有各类创新载体进行整合归并,重点建设生物医学创新平台、转化医学创新平台、精准医学创新平台、中医药创新平台、互联网+创新平台、公共卫生创新平台6大创新平台。

新一轮重点学科如何建设?

瞄准前沿重点扶持80个学科

我市将启动新一轮重点学科的建设,2018年-2020年,以三年为周期,瞄准国际医学发展前沿,打造80个左右具有领先学术和临床技术水平、持续改进的医疗服务质量、良好的基础支撑条件、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医学学科,在医疗、科研与教学等方面全方位发展、综合实力强。

在临床重点专科上,将扶持我市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科,选择国内外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较快、潜力巨大、代表医学科技发展的学科,以加快缩短我市医学科技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本周期计划建设50-60个。

在特色专科上,主要面向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着眼于我市医疗水平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合理规划各区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我市区域卫生服务需求,形成专科特色和聚集效益,本周期计划建设10-15个。

在新兴学科上,定位医学类学科专业出现的新兴发展领域,对我市具备良好发展条件的单位提供培养环境,引领医学高新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促进我市医学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满足医学未来发展需求,本周期计划建设5-8个。

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如何建设?

将建深圳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为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国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

目前,我国已在11个疾病领域组建了3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32个中心依托30家在相应疾病防控领域实力最强、水平最高的国内三甲医院,并通过联合全国2100余家各级医疗机构,组建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和协同创新“航母编队”。

深圳有21家医院是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网络成员单位,涉及呼吸、精神等9个疾病领域。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深圳“三名工程”已经引进13个牵头团队,正在筹划建设深圳分中心,其中已有3个“落地”,将在国家级的平台上进一步提升深圳的学科建设水平。

目前,我市正在筹划建设深圳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按照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思路,针对深圳需求,由三级医院牵头,依托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深圳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协同创新网络。

健康深圳要重点发展哪些领域?

五大领域提升全民健康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健康深圳的建设中,我市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实行精准医疗个体化策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未来,深圳医学发展关注的目光将重点放在五大领域:

一是提升疾病防控水平。

聚焦威胁市民健康的疾病,加强疾病防控技术研发,开发一批急需突破的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大力推动医疗新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一批诊疗技术规范,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优化疾病防控策略,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二是保障重点人群健康。

加强常见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营养、儿童疾病预防技术和健康评价工具、妇女重点疾病防治技术和保健服务模式、老年健康评估、老年共病、伤害防治及综合防治技术、智能康复技术与产品等研究。

三是发展新型健康服务技术。

加强整合医学研究,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重点发展个性化健康服务、协同医疗、智慧医疗、医学应急救援等新型健康服务技术,创新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四是强化健康风险因素控制。

以增进健康为导向,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提升为中心转变,重点开发健康促进、职业病防治、食品安全保障、生物安全保障等技术,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制定和优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提高健康水平。

五是推进前沿技术。

把握生物、信息、工程等科技前沿领域的良好基础和发展趋势,加快引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重点部署生命组学、基因操作、精准医学、医学人工智能、疾病早期发现、新型检测与成像、生物治疗、微创治疗等前沿及共性技术研发,加快前沿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 

十大牛商评选活动 十大牛商评选活动 十大牛商评选活动 十大牛商评选活动 十大牛商评选活动